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华法系有个特点:法自君出、律外有法。君主发布的诏、令、诰、谕、敕是具有最高效力...

中华法系有个特点:法自君出、律外有法。君主发布的诏、令、诰、谕、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形式。这段评述揭示了古代中国

A. “法”大于“律”的法制特点

B. 君主、官吏的“人治”政治特征

C.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特点

D. 君主专制的社会政治特征

 

D 【解析】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君主的至高无上,即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社会政治特征,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君主、官吏的“君治”政治特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漕粮”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宋代把当时的漕粮支出分为三份,“两分在军旅,一分在冗粮”。这客观上反映出宋代

A. 中央集权加强存在局限

B. 中央政府统治积贫积弱

C. 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

D. 经济发展呈现失衡状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普鲁士统治集团基于对周边战略环境的正确认识,为赢得军事优势,以武力统一德国而主动进行的。这次改革是对19世纪初沙恩霍斯特等人以拿破仑的军事体系为蓝本重建的普军,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造和完善,使军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指挥方式和指挥体制适应了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从而把普军的正规化现代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次军事改革的成功,对普鲁士1864年对丹麦、1866年对奥地利、1870-1871年对法国战争的胜利,起着重大的作用;进而于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结束了德国持续许多世纪的分崩离析的局面,实现了德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统一。改革的成功使普军成为许多国家军队效仿的榜样。

                ——摘编自程广生《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期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捐款助剿,1853年9月清政府开始推行厘金制度。首先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其按亩起捐自2n-80文不等;同时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而后在扬州仙女庙、邵伯等镇米行开设厘局,“规定每米一石捐钱50文助饷”。此后,抽厘的地域迅速扩大. 1862年已基本推行于全国。厘金最初分为两种,即行厘(通过税)和坐厘(交易税),后来捐厘的名目繁多。抽取的办法,各省也有各省的规定。最初,有的省份对货物在起运地征收一次厘金,后来各省对转运途中的货物重复征课。“厘卡之多,犹不止于税关之数,使得弹丸之地,此去彼来,商民无所适从,应接不暇。”清政府虽多次议裁,但因其是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而未能取消。直到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最终将其废除。

                             ——摘编自盖海萍《厘金制度的兴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实施厘金制度目的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厘金制度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

(2)材料二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日期的日本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蔽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 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富者田连阡陌、“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分别指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造成 “士、吏、农、商”“纷纷扰扰,莫安其居”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