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规定私人银行不得兼营商业,不得罔积货物及代客买卖等。该办法还规定一般银行须将其存款总额的2%作为准备金,转存于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的财力更加充实。这一做法
A. 是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必要措施
B. 加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 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是为了准备全面抗战的需要
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A. 国内市场的扩大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商品流向的变化
D. 商业资本的发展
下表为1800年—1850年年北直隶宁津县乡镇的零售物价和银钱比价指数图,以下对表中数据解读不合理的是
A. 该地零售商品价格水平基本维持稳定
B. 该地人民的实际赋税负担愈来愈沉重
C. 鸦片走私猖獗导致银钱比价剧烈波动
D. 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西方的侵略
据学者统计,从1860年到1936年,小农家庭的手织布在棉布消费总量中从96.8%下降到38.8%,自给率从46.1%下降到28.7%。小农家庭棉花自给占棉花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9.4%降至10.9%。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小农经济
A. 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状态
B. 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
C. 趋于破产并将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D. 与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A. 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 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C. 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 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在此以后”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B. “在此以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
C. “在此以后”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D. “在此以后”中国不再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