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报刊(唐至晚清)的基本演变 唐代 “邸报”出现,内容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报刊(唐至晚清)的基本演变

唐代

“邸报”出现,内容为宫廷动态,手写而成,无须审查。

宋代

“印报”须审查通过方可发行。同时,民间刊发的“小报”盛行,内容丰富,受百姓欢迎,但政府对其严行禁止。

明代中叶

除“邸报”外,政府允许民办《京报》发行,内容基本为官方文书。报纸主要由手写而成,印刷为辅。

1835年

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发行第一份中文报刊,宣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1874年

第一份由国人主办的中文报刊《汇报》发行,采用西方机器印刷设备。

1896年

《时务报》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曾发表《变法通议》一文.

1905-1911年

革命派报纸纷纷出现,如《民呼日报》,因鼓吹革命,3个月即被查封。

 

 

——摘编自《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社会转型》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题注意:论题准确;史实充分,可用材料中的史实加以论述;论述过程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报纸的内容、报纸的印刷方式、政府对报纸的管理、报纸的功能等方面提取论题) 角度一:古代中国政府对报纸的管理与中夬集权制度的加强 由宋至明,政府对“邸报”的审査以及对民间刊发拍发报纸的控制,可以看出政府对新闻报道的严格监管,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加强。 (背景)宋、明两代,商品经济发展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宋话本、明小说等文学艺术发展折射出文化发展的平民化趋向,民众对思想自由的渴望、对政治、社会新闻的探求欲越发强烈。(目的) 对新闻报纸的监管,体现了政府对市民阶层在思想上严格控制。通过思想统一、舆论监管,进而维护中央集权。明代中叶,民间刊发的报纸登载官方文书,更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角度二:近代报刊的职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报刊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19世纪70年代以来,民族工业兴起,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成员郑观应在报纸上宣传变法,是对晚清封建统治的冲击。90年代中期,伴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加之民族工业的继续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维新报刊、鼓吹变法、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它在思想上有利于民众的思想启蒙,为维新变法的实践提供舆论基础。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但要紧紧围绕报刊的演变历程、近代报刊发展与社会转型之类的角度进行回答,例如,在论述报刊的演变历程的角度时可以从报纸演变和政治的关系、报纸演变和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进行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阳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于是,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经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

——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

材料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禁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祖继续“海禁”政策。永乐年间,为实施“礼治”外交,郑和七下西洋,此时,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尚未解除“私通蕃国”的禁令。海禁使得走私贸易兴盛。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取消海禁。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

——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相比,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1979年春,陈云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A. 计划经济体制被彻底否定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施行

C.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步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探索

 

查看答案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合计

占农村总户数/%

3.5

6.4

19.6

70.5

100

占农村总土地/%

45.8

18.5

17.3

18.4

100

 

 

A. 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

B. “民生主义”目标己经实现

C.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迫在眉睫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初,很多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时代背景是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查看答案

魏源撰《道光洋舰征抚记》认为,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两国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

B. 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

C. 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

D.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