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报刊(唐至晚清)的基本演变
唐代 | “邸报”出现,内容为宫廷动态,手写而成,无须审查。 |
宋代 | “印报”须审查通过方可发行。同时,民间刊发的“小报”盛行,内容丰富,受百姓欢迎,但政府对其严行禁止。 |
明代中叶 | 除“邸报”外,政府允许民办《京报》发行,内容基本为官方文书。报纸主要由手写而成,印刷为辅。 |
1835年 | 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发行第一份中文报刊,宣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
1874年 | 第一份由国人主办的中文报刊《汇报》发行,采用西方机器印刷设备。 |
1896年 | 《时务报》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曾发表《变法通议》一文. |
1905-1911年 | 革命派报纸纷纷出现,如《民呼日报》,因鼓吹革命,3个月即被查封。 |
——摘编自《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社会转型》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阳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于是,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经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
——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
材料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禁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祖继续“海禁”政策。永乐年间,为实施“礼治”外交,郑和七下西洋,此时,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尚未解除“私通蕃国”的禁令。海禁使得走私贸易兴盛。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取消海禁。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
——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相比,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1979年春,陈云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A. 计划经济体制被彻底否定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施行
C.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步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探索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 地主 | 富农 | 中农 | 贫雇农 | 合计 |
占农村总户数/% | 3.5 | 6.4 | 19.6 | 70.5 | 100 |
占农村总土地/% | 45.8 | 18.5 | 17.3 | 18.4 | 100 |
A. 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
B. “民生主义”目标己经实现
C.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迫在眉睫
二十世纪初,很多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时代背景是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魏源撰《道光洋舰征抚记》认为,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两国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
B. 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
C. 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
D.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