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编纂于清乾隆年间。丛书“每进一编,必经皇帝亲览”。乾隆崇尚经学。于是,编者把儒家经典列于首位,并对叛经乱道的异端思想进行抨击。编者所收录书籍都经过大量考证,辨别真伪。乾隆甚至亲自对文字、记载史事进行考证、鉴别。“自四库馆启之后,当朝大老,皆以考博为事”。对科学技术知识,乾降所知甚少。因此,丛书对一些重要的科技书藉如《天工开物》都未被收录。乾隆谕令增修《贰臣传》和反映明朝乱政的书籍,使“天下万世晓然明之所亡,与本朝之所以兴”。
——摘编自《论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编纂思想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四库全书》编纂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乾隆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末年,“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流入豪家大姓。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县试行屯田制度。他将无主农田、新开垦的农田,分别交与士兵和流民耕种,都采取军事化管理的形式。民屯以农民50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司马之上逐级设官,中央由大司农总领,自成一系统,不属郡县。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农民按比例分成。“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军屯的基本单位为营(60人),之上设度支都尉等职,由军队内部自行管理。《三国志·魏书》记载,“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
——摘编自萧云岭《曹魏屯田制略析》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屯田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曹操屯田制度实施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报刊(唐至晚清)的基本演变
唐代 | “邸报”出现,内容为宫廷动态,手写而成,无须审查。 |
宋代 | “印报”须审查通过方可发行。同时,民间刊发的“小报”盛行,内容丰富,受百姓欢迎,但政府对其严行禁止。 |
明代中叶 | 除“邸报”外,政府允许民办《京报》发行,内容基本为官方文书。报纸主要由手写而成,印刷为辅。 |
1835年 | 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发行第一份中文报刊,宣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
1874年 | 第一份由国人主办的中文报刊《汇报》发行,采用西方机器印刷设备。 |
1896年 | 《时务报》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曾发表《变法通议》一文. |
1905-1911年 | 革命派报纸纷纷出现,如《民呼日报》,因鼓吹革命,3个月即被查封。 |
——摘编自《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社会转型》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阳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于是,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经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
——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
材料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禁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祖继续“海禁”政策。永乐年间,为实施“礼治”外交,郑和七下西洋,此时,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尚未解除“私通蕃国”的禁令。海禁使得走私贸易兴盛。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取消海禁。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
——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相比,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1979年春,陈云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A. 计划经济体制被彻底否定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施行
C.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步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探索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 地主 | 富农 | 中农 | 贫雇农 | 合计 |
占农村总户数/% | 3.5 | 6.4 | 19.6 | 70.5 | 100 |
占农村总土地/% | 45.8 | 18.5 | 17.3 | 18.4 | 100 |
A. 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
B. “民生主义”目标己经实现
C.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