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旨在
A. 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 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C. 倡导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D. 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 坚守法治原则
B. 崇尚精神追求
C. 重视民主信念
D. 倡导人类平等
某学者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后者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1912年到1940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 社会科学逐渐衰落
B. 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C. 科技发展举步维艰
D. 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习西方
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 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
B. 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
D. 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 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自由平等思想广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