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观念。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强调仁、礼,以教化的方式塑造人的道德规范,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路径。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与追求的生活目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与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以“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与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理论,对解决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材料三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都日益完善与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二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四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民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教育救国的思想屡屡见诸报章,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类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把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列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并指出维新派教育实践的变化。

 

(1)不同:西方以个人为本位,中国以国家为本位;西方重视契约,推崇理性,中国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西方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重视自我反省内心;西方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中国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 社会背景:西方: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起源,城邦民主政治发达,工商业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代议制完善,人权意识增强。 中国:儒家思想的出现及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不断发展。 (2)原因:政治上,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崇尚文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上,农耕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变化:创办新式学堂;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以培养变法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和原因、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以及维新派教育实践的变化。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表现在许多方面,这些不同是由于各自社会状况带来的结果。宋元时期的教育兴盛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原因。维新派教育实践的变化也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 (1)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根据材料中的“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理学家们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德育思想以国家为本位,重视人伦,强调义利观,重视自我反省内心,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根据材料中的“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与追求的生活目的”“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以‘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等信息,可以分析概括得出西方以个人为本位,重视契约,推崇理性,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培育健全的公民等等。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各自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说明。 (2)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元统治者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二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等信息,再联系所学从科举制、政府统治政策、农耕经济、理学的兴起等因素的影响来分析说明。维新派教育实践的变化,根据材料中的“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把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列为专门学”“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等信息可知,变化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和以培养变法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

D. 经验的总结不再重要

 

查看答案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主要原因是

A. 古人成就后人很难超越

B. 人类历史上大师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C. 近代科学研究分科细化

D. 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查看答案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主权在民

B. 三权分立

C. 民主共和

D. 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 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

B. 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