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 )
A. 农业走向衰退 B. 外来作物引进 C. 作物历经选择 D. 经济重心南移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职能“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其所要面对的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展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变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
A.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 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1960 年 3 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 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 年 3 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 年 6 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 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 20 世纪 60 年代
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