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

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B. 河南冶铁业发达

C. 政府重视手工业

D.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可知中原地区的冶铁业比较发达,进一步可知,手工业发达,本质上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题干中不能体现政府的态度,排除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后期(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不是西汉,排除D。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产生

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查看答案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的影响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查看答案

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B.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 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 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  )

A. 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    B. 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C. 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    D. 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查看答案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

A. 出现了“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

B. 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 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