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创办淮军,后又创办轮船招商局,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此人( )
A. 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 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C. 固守传统观念,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D. 提出了伸民权、开议会的主张
近代以后,自中国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 B. 东部地区的交通便利
C. 原有经济水平的差距 D. 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 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 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 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 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应观曾上奏折说:“莠民以教为护符。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占人妻,侵人产,负租项,欠钱粮,包揽官事,击毙平民„„”;毓贤也曾上奏折说:“„„迩来,彼教日见鸱张。一经投教,即倚为护符,横行乡里,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长,动辄欺人„„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袁世凯也曾上奏折说:“„„东省民教积不相能,推原其故,固由教民之强横,亦多由地方官未能持平办理„„教民之气焰益张,良民之激怒愈甚,一旦发作,势同决川。”
材料二 1866年嘉约翰开设博济医校,开始只招收男生,改名南华医科学校后开始招收女生。孙中山曾来该校学习一年。博济医校开设了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化学、药学等,嘉约翰亲自教课。1898年,嘉约翰又在花地湾建造了中国第一所精神病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长老会、法国传教士先后创办广东女医学堂及其附属的柔济医院和护士学校、韬美医院等,培养了中国的首批护士。
评材料中关于在近代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