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 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竞争

C. 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

D. 完全改变“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内外交困,为了扩大税源,扭转危机,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选项正确;清政府的政策目的不是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A选项错误;当时清政府更不可能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竞争,故B选项错误;D选项“完全改变”一词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A. 领导辛亥革命

B. 领导义和团运动

C. 倡导戊戌变法

D.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查看答案

唐太宗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贞观政要》卷三)据此可知,唐太宗

A. 重视地方官的人选

B. 主张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C. 担忧中央集权弱化

D. 反对君主权力受到约束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等。这说明

A. 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

B. 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

C. 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

D. 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

 

查看答案

《春秋》中有一段记载,提及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齐侯乃召集有关诸侯在葵丘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约三百五十年后,孟子又提及葵丘之盟,可是他表示不满:盟誓自盟誓,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据此可以推论出

A. 周王室的中枢权力不可取代

B. 孟子主张中央集权

C. 诸侯国对农业重视不够

D. 霸主齐侯并无影响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