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城市化水平提高 C. 农村经济的凋敝 D. 城乡差距的扩大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从中得出的认识有
A. “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
B. “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
C. “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
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
A. 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
B. 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
C. 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
D. 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阅读《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倾销
D.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A. 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 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 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 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海国图志》指出:“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材料表明魏源
A. 只主张创办船厂以制造军舰 B. 只求学习外国军事技术
C.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器物制度 D. 注意将军事技术和民用事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