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7年8月,日本政府命石井菊太郎率团访美,美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7年8月,日本政府命石井菊太郎率团访美,美国国务卿蓝辛与石井举行了12次会谈,主要议题是中国问题。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于11月互换照会,主要内容是:一、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尤其在与日本属地相接壤的地区享有特珠利益;二、美、日两国无意任何方式侵犯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两国坚持在中国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就是《蓝辛——石井协定》。1922年,美国政府提出《蓝辛——石井协定》与《九国公约》原则不符,要求废止协定。日本无可奈何,只好同意,1923年4月,两国通过正式换文取消了该协定。

——摘编自陶文钊《二十世纪初美日在东亚的竞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辛——石井协定》被废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蓝辛——石井协定》的签订和废止反映的美日在东亚竟争态势的变化。

 

(1)日本在中国的侵略遭到中国人民的持续抵抗;一战结束美国重返东亚;伊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势力膨胀,实力远超日本;美国联合欧洲列强对日本施压。 (2)1917年签订《蓝辛——石井协定》,美国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利益,说明日本在东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华盛顿会议,日本海军军备受到限制,在中国的独霸地位被打破而同意废止《蓝辛——石井协定》,说明美国在东亚竞争中处于优势。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922年,美国政府提出《蓝辛——石井协定》与《九国公约》原则不符,要求废止协定。日本无可奈何,只好同意”和联系所学知识可从中国(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日本实力不如美国)、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重返东亚战略)等三方面思考作答。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尤其在与日本属地相接壤的地区享有特珠利益”可知美国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利益,说明日本在东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根据材料“1922年,美国政府提出《蓝辛——石井协定》与《九国公约》原则不符,要求废止协定。日本无可奈何,只好同意”说明日本独霸中国局面被美国破坏,反映美国在东亚竞争中处于优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后人对其变法内容及作用却有着较高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他反时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荆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

(2)据材料二,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

(3)结合主要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并为其作传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需求,强大帝国的这种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更大的逆差,秦汉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就属于这种情况。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大宗产品供给与大宗原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投资需求的传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17、18世纪前后的明清时代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

——秦晖《“东方中心论”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材料二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而作为第二大贸易国的美国情况与英国相类似,“对华贸易也有四百万至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存在巨大贸易逆差、明清时期转变为巨大贸易顺差的原因,并分析这种转变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初期西方对华贸易的特征,并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严复此言旨在

A. 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    B. 解释中西盛的原因

C. 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    D. 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

 

查看答案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