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虽然,中国人犹未肯乐焉而从之也。”其言论意在
A. 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 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
C. 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 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峻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学说的影响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