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
A. 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 B. 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
C. 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度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度
D. 宗法制度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
A. 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 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 )
A. 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 B. 按照德才察举官员
C. 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 D. 依据能绩任免官吏
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 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
B. (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C. 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D.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 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 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 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 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