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史》卷1161《职官志一》记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太宗)诏宰相与...

《宋史》卷1161《职官志一》记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宋太宗)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兵马。出现该现象说明了(  )

A. 吸取唐朝藩政割据的教训    B. 北宋效仿唐朝的中央官制

C. 北宋初期相权限制了皇权    D. 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做法

 

D 【解析】“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说明宋太宗是让宰相与参政都参与政事,都在政事堂任职,所以这是在强化皇权、削弱相权,故选D;A与题干无关,B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照“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这表明宋代(  )

A. 有效杜绝官僚腐败    B. 丞相权力进一步加强

C.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D. 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

 

查看答案

汉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还监察皇宫。唐代设御史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独立机构。材料表明,唐代

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 进一步弱化专制

C. 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 国家体制更健全

 

查看答案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查看答案

尚书本是宫中保管、传递文书的小吏。汉武帝任用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也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据此判断,汉武帝时的尚书应属于

A. 内朝官

B. 外戚集团

C. 外朝官

D. 宦官集团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通过这段史料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 秦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 扶苏劝谏秦始皇勿以重法迫儒

C. 扶苏和蒙恬主张以儒治国思想    D. 秦始皇企图废除嫡长子继承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