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最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最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这反映出卢梭

A. 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B. 对民主议会制度的羡慕

C. 对民主共和政体的渴望    D. 对人民主权学说的阐述

 

C 【解析】材料“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体现启蒙运动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表达了对民主共和政体的渴望,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对封建政治制度的批判,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议会,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阐述人民主权学说,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希腊城邦的公共建筑包括宗教建筑、娱乐建筑和行政建筑,三者的用途通常彼此交错。比如雅典城邦市政广场的母亲神圣殿同时又是公共档案馆, 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 公民大会和 500 人会议的决议都存放于此。 露天剧场又并非只是观看戏剧的娱乐场所, 也常用作政治活动的空间, 如举行公民大会等。其目的在于

A. 宣扬神权至上的观念    B. 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

C. 增强公民参政的意识    D.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查看答案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也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这说明

A. 美国敌视新中国政策破产    B. 中印矛盾和冲突暂时解决

C. 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印关系    D. 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查看答案

1938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滇缅公路通车。其时《云南日报》专门为此发表社论,称滇缅公路的完工,就像给中国建立了一条强有力的输血管一样。滇缅公路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德日联合    B. 阻止日本称霸

C. 援助国际抗日    D. 确保国际援助

 

查看答案

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叛乱”或“反叛”,达17次之多,而称其为“革命”的标题新闻只出现5次。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辛亥革命主要任务是反侵略    B. 《泰晤士报》报道客观

C. 《泰晤士报》存在舆论导向    D. 辛亥革命失败具有历史必然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 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 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