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 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 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 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 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 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重视传统,尤其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理性传统
B. 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
C. 保证了哈佛大学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
D.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直接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A. 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B. 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C. 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D. 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A. 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B. 是否民主和强盛
C. 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 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