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A. 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 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 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
D. 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A. 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 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 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 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 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 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 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 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