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
A. 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B.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C. 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D. 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 契约立国
B. 以法治国
C. 君主立宪
D. 人民主权
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A.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 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 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 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 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