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1)制度:察举制。 作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制度,据材料一中“以魏立九品……宜复古乡举里选”得出应是魏晋以前的选官制度,据材料一中“乡举里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说明,据材料一中“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概括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中“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得出重才德,据材料二中“今立中正,定九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随世兴衰,不顾才实”得出重门第;第二小问弊端,据材料二中“今立中正……高下任意,荣辱在手”、“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概括回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二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到材料三中科举制的变化概括得出:据材料三中“大小之官,悉听吏部”得出选官权,据材料三中“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得出社会阶层的对流、统治基础,据材料三中“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得出儒学的地位、官员的文化素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这表明截高乐时期的外交

A. 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

B. 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C. 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

D. 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查看答案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

A.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C. 提出“杜鲁门主义”

D. 发表“铁幕”演说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歌曲反映出当时

A. 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 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 新政使工人、农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D.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已到崩溃边缘

 

查看答案

1930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既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

A. 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 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C. 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D. 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

 

查看答案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 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