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言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主张
A. 尊儒抑法
B. 尊法抑儒
C. 儒法并用
D. 独尊儒术
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战国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A. 墨子
B. 荀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近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改为孔子的诞辰之日,此种说法主要是因他
A.主张“有教无类”,并把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
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D.主张“民贵君轻”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的哲学本体论的成果,一方面他们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他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程朱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的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话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成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俞《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准绳”
“士农工商者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不可使杂然,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然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摘自《管子》
材料二:在“治生”思想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度出现了“弃儒从商”的现象。明朝万历年间的湖广员冯应京提出:“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商贾)阜材通商,所以国税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居,有为巫而货居,有为有倡而货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利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就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管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