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公元前579年,宋国约会晋楚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会上晋楚约定: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会晋楚及一些中小诸侯国在宋结盟,盟约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外,各国都要向晋楚进贡。这些历史现象可以说明
A. 各诸侯国争霸、混战的局面宣告结束
B.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 周天子权威削弱,分封制走向瓦解
D. 宋国代行周天子职权,成为天下共主
阅读下列材料10
材料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二有人说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他著名的诗篇。
请回答:
(1)材料一提供的作品是什么体裁?
(2)这一体裁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说的人是谁?他的画大多属于哪种题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请回答: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据材料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2)儒家思想在宋朝、明朝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体系?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3)儒家思想是何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3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4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当时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文化繁荣的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宫廷队舞卓有成就
B. 民间舞蹈非常活跃
C. 杂剧和南戏脱颖而出
D. 传奇剧广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