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 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战国时期,孟子猛烈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着缘于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A. 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B. 代表平民百姓利益
C. 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D. 过于追求实用功利
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
A. 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 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 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 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