淸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 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 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 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有学者提出,“夫天下之民物众矣,若必欲其皆如吾之条理,则天地亦且不能……是故圣人 顺之,顺之则安之矣”。该观点
A. 继承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B. 主张对人性加以束缚
C. 挑战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D. 质疑了封建君主专制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 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D. 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 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