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

(2)根据材料四,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

 

(1)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促使儒学新活跃。 (2)集体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 (3)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 【解析】(1)从“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可以看出朱熹主张的是理学思想;从“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可以看出李贽反对儒家思想学说。 (2)从“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体现出的是一种集体意识;从“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可以凸显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前面问题的叙述对此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儒家思想学说将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首先要对其作出定性的评价,之后一分为二地看待,结合具体事实来分析,做到言之有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 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 践行“因信称义”

C. 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 主张政教分离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

A. 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    B. 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

C. 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    D. 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

 

查看答案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搞搞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C. 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

D. 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

 

查看答案

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