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从历史科学来看,孔子的“命运”表明
A.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中国近现代思路历程是
A. 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 东学西渐不断西化的过程
C. 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 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早期维新思想
C. 设议院、开国会
D. 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
A. 地主阶级抵抗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地主阶级洋务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 契约立国
B. 以法治国
C. 君主立宪
D. 人民主权
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A. 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 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