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这一言论可能出自
A.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胡适的《文学改良色议》 D.严复的《辟韩》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主张
A. “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B.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C. “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
D.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谭嗣同这一思想认识的突出特点是
A. 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结合
B. 全盘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C. 用传统文化取代了西方思想
D. 顽固坚守儒家传统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从历史科学来看,孔子的“命运”表明
A.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中国近现代思路历程是
A. 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 东学西渐不断西化的过程
C. 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 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