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的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近代某学者在文章中说:“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根据上述言论判断,该学者可能与哪场运动有关(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 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 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 符合了当时的国情
D. 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这一言论可能出自
A.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胡适的《文学改良色议》 D.严复的《辟韩》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主张
A. “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B.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C. “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
D.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