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 习近平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材料二 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邓小平曾经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各国的和谐相处,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应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目标,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钱其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世纪的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目的。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新时期探索“新型国家关系”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考虑“普鲁士的霸权”这一因素?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沿隋制。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后代的丞相之间的不同。
(2)结合材料二,说明隋朝以后宰相制度发生的变化。概括其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宰相被废除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二、材料阅读
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
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军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A. 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B. 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
C. 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