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现象反映...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B. 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井田制下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很低,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而是强调人们在耕种私田和公田时出现不同的表现,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而是强调人们在耕种私田和公田时出现不同的表现,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而是强调人们在耕种私田和公田时出现不同的表现,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查看答案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 商周    B. 春秋战国    C. 汉代    D. 隋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2: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3: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材料2的图中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有一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

(3)材料3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竟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

材料二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有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三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在中国帝王体制之下,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如前135年,汉武帝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强行收归官营,同时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在私有财产观念上,古代罗马与中国有明显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差异的政治、经济根源。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