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当时任“给事中”的李番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锦衣卫
D. 清朝的军机处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A. 立法权
B. 财政权
C. 军事权
D. 监察权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
A. 丞相制度
B. 察举制度
C. 刺史制度
D. 皇帝制度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建立
B. 分封制的实行
C. 宗法制的实行
D. 王位世袭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