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1)态度:怀疑神灵。 条件:经济,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运动:启蒙运动。 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认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古希腊奴隶制时代的萌芽、14至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复兴和发展,以及17至18世纪启蒙运动进一步弘扬的过程。由于社会状况的变化和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人文主义的内涵在不同时期有所区别。 (1)根据材料中的“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说明普罗泰戈拉对神持怀疑态度。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应当联系所学,从奴隶制工商业和民主政治来说明。 (2)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材料中的“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以看出认为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联系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包括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根据材料中的“社会契约”,可知是启蒙运动。联系所学可知,“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可以根据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表现出的特点来回答,如思想文化一方面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另一方面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B.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 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D. 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

 

查看答案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查看答案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子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A. 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 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C. 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 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查看答案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 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 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 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