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大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B.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 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D. 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子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A. 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 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C. 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 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