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 地方武将统兵导致割据
B. 中央政府有效制约地方
C. 西北边境威胁得到解除
D. 事权分割导致冗官严重
唐代高僧把“孝”说成是贯穿古今的根本大道,并以慈悲比附仁道,以戒律比附修身等。这说明
A. 儒、释、道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C. 儒佛两家的道德观原本是相同的
D.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日趋中国本土化
《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 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 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C. 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D. 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 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 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 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 农耕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社会习俗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D. 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
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时期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