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 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 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 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解析】试题分析:“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说明玉米在各地的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A项正确;玉米品种是由美洲引进中国的,玉米在中国各地的种植,并不能表明中国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故B项排除;此时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严厉管理与西方各国经济的交往,对于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说法错误,故C项排除;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大门被打开,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此时是明朝晚期,时间上不符合,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北方农业比南方有优势

B. 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 南方商业比北方更发达

D. 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查看答案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 地方武将统兵导致割据

B. 中央政府有效制约地方

C. 西北边境威胁得到解除

D. 事权分割导致冗官严重

 

查看答案

唐代高僧把“孝”说成是贯穿古今的根本大道,并以慈悲比附仁道,以戒律比附修身等。这说明

A. 儒、释、道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C. 儒佛两家的道德观原本是相同的

D.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日趋中国本土化

 

查看答案

《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 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 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C. 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D. 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查看答案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 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 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 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