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本题的材料是在强调荀子的思想在强调礼的同时,也肯定了法的重要性, 荀子这样做其实就是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也就是说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 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 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 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 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周密策划,统一部署,调运和集中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于1949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中抛售。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降30%到40%,各地市场趋向稳定。

——朱永红《五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1956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

——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陈云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重罪十条”正式入律。《北齐律》对危害封建专制统治和伦理纲常的行为加以概括,定为“重罪十条”列于律首,进一步把礼法结合起来,强化了对君权、父权、夫权的维护。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17世纪,东西方文化都发展出一股新的气象。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情”的力量。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复生,成为有情人的典型。杜丽娘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无所不在的封建文化束缚。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唯一的悲剧。这虽然是悲剧,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家族的世仇勇敢追求真爱,并且为了对方不惜献出生命。

 

 

——摘自梁军童《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依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文学作品中思想相似之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年,清政府批准了容闳提出的“留学教育计划”。1872年曾国藩与李鸿章联衔上了《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1872-1875年,共四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学。预计留学时间15年。

数年之后,很多幼童渐渐对《四书》、《五经》和儒学孔教失去了兴趣,对繁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看重,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等观念十分迷恋。1881年,驻美公使陈兰彬上奏清政府,描述留美幼童的“现状”,建议撤回留美幼童,得到清政府批准。留美幼童分三批回国。

——《转型中国·思想犯:留美幼童回撤事件始末》

材料二1950-1963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其中,派往苏联8357人,东欧各国925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留学生的选派、培训到政治审查、专业选择、学习和生活费用、期满后回国的工作分配,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由教育部门派遣的学生数量,自1951-1956年逐步增长,1957-1960年降至每年四五百人,此后逐年减少,至1964年基本停止向苏联派遣。从留学专业看,以1950年留苏的375人为例,理科35人,工科261人,农科9人,医科28人,文教10人,政法21人,财经11人。

——《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留学教育的背景并指出这次留学计划夭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此次留学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