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 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 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 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君主不能因为偏爱某个大臣就对他法外开恩,大臣触犯法律也应受到制裁。可见韩非子认为法律应针对臣民,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故选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而是君主专制;B选项说法错误,与现今的不一致;C选项也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A. 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 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 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 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查看答案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 道德教化

B. 兴办教育

C. 克己复礼

D. 礼法并用

 

查看答案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查看答案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 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 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 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 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周密策划,统一部署,调运和集中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于1949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中抛售。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降30%到40%,各地市场趋向稳定。

——朱永红《五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1956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

——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陈云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