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儒家对统治者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共同点是要发挥统治者的楷模和教化作用。故选A。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选B。材料主要是对统治者的要求,不是统一社会规范不选C。材料没有遏制人欲的信息,不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 礼乐与法制并举

C. 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D. 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查看答案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3)依据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查看答案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