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佑《通典》中记载:“(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代诗人赵暇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1888年 |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
1898年 |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
1901年 | 清延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紛紛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
1904年 | 清延颂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顺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领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
1905年 |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威趋实学。 |
1906年始 | 清延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
材料三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即“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又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文革”时期,人才选拔制度概括为十六个字“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上大学盖几个章就行,还有补贴,工农子女有优势。1977年,《人民日报》头条刊出,高考招生范围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1)归纳材料一蕴含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哪些信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清朝教育领域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社会背景,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教育政策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級,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何天主救徒都不能当英国国王,从而排除詹姆斯二世的子孙复位的可能性。
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了内阁制政府(首相和部长同时也是立法机构成员的制度)的第一个首相和设计师。他开始承认内阁向议会多教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内阁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发展了内阁的概念:内阁是一个阁员相互间负有责任、对首相负有义务,并有责任遵循同一政策和集体进退的机构。所以,议会不仅类似大陆帝国议会和三级会议的代言机构或审议机构,而且还是一个产生有效行政机关的机构。没有议会,无论代议制政府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都不能存在。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的过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代议制确立和完善过程中权力(利)实现了哪些转移?
1951年欧洲六国《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该组织旨在
A. 建立强大的军事政治联合体
B. 促进本国在区城发展中受益
C. 帮助联邦德国恢复其国际地位
D. 摆脱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束缚
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A. 特指列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B. 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 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D. 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1921年,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1922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社会主义“已经不是一个通远未来”,“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表明列宁
A. 不断丰富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B. 否定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C. 看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 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A. 使世界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B. 使世界贸易额增长开始放缓
C. 导致法西斯分子同时在多国掌权
D. 使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