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王朝初年出现的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材料中的“轮廓”:
A. 保证了皇权独尊
B. 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需议定后请示皇太后就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D.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 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C. 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 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结合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
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 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
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 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
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卿大夫为四,士为二。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 铁器牛耕使用
B. 分封制度崩溃
C. 礼乐文明崩坏
D. 社会动荡不安
《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 井田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