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错误的是
A. 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 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 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 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 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 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 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访华,这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景象中只有一个是马嘎尔尼使团有可能经历过的,请问是哪一个?
A. 发出之前,部分使团成员乘坐火车到伦敦报到
B. 马嘎尔尼等人在北京观看了京剧演出
C. 使团经过大西洋看到了英国黑奴贩运船
D. 马嘎尔尼在香港会见了英国驻香港的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