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
A. 主张儒佛合一
B. 抨击当朝统治
C. 抨击科举制度
D. 注重经义策论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 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 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 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D. 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列宁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其真正含义是
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
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
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发生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历史的进步,表现在
①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推动了俄国社会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