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黄宗羲提出了百姓优乐,是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试着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共同之处: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背景:明清两代,社会动荡,封建社会衰弱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僵化。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失其心也”体现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第二小问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仁政的角度回答孟子关于民心的主要思想。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信息可概括主张是天人感应,目的可以从君权的地位和统治等方面进行回答。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等方面思考作答。。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可从薄敛节俭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地位,可以结合南宋以后儒学的统治和官方地位来回答。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从天下为主,君为客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关于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等方面思考作答。 (5)第一小问,根据四则材料,可从以民为本的角度概括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第二小问,关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理学僵化)等方面思考作答。 整体分析: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了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潮等相关内容,时间跨度大,但问题相对简单。关键是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历程及主要内容的认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民为本的思想等内容,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这反映出

A. 明代戏曲中心已转移到南方

B. 元杂剧最初在我国南方兴起

C. 明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

D. 明代我国戏曲逐渐走向融合

 

查看答案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 《风》是《诗经》的精粹,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等

B. 杜甫诗风凝重与沉郁,著名篇章有《秋兴八首》《春望》等

C. 柳永的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

D. 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查看答案

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然而在1456年古腾堡(Johann Gutenberg)在美茵兹(Mainz)的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使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据此可知

A. 宗教改革后不再需要神职人员

B. 印刷圣经的出现导致宗教改革

C. 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

D. 美茵兹是德国宗教改革的中心

 

查看答案

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战争,唐军战败被俘虏2万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学者季羡林称这一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该技术可能是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活字印刷术

D. 火药

 

查看答案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上述观点最有可能来自

A. 薄伽丘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