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

《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可知主要措施: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分解相权;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所以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 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 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 六部直接隶属于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 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查看答案

“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枢密院

 

查看答案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查看答案

“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B. 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 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 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