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徽(征)以贤良为博士。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三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入朝,累转左补阙。……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野佥载》
材料四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池田大作先生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谈到:“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英国也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公孙弘“为博士”、傅畅“至于上品”和崔湜“入朝”的原因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材料二到材料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时中国的选官制度对英国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它同样是有限度的”指什么。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反对直接的民主
B.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 反对问政于民
D.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 民主的广泛性
B. 决策的科学性
C. 程序的复杂性
D. 公民集体参政
恩格斯指出:“他们(古希腊人)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历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古希腊人“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文明成果是
A. 工商业发达
B. 公民政治盛行
C. 法律成果辉煌
D. 文化繁荣灿烂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