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革命发展的客观进程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邓小平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摘自肖枫《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依据两国的具体实践,评述材料中两位领导人的共同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材料二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开始的。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年殖民地化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端的。处处打上了慢略的络印。在城市建设方面,请政府官员落后元无为。历届反动政府与帝国主义一道视城市经济为其钱袋。《垄断和控制資源》,暴鼓勒索,城中贫民窟、棚铺区随处可见。……(外资控制下),民资萎缩,始终没能成为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到1949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为79.9亿元,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6%,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材料三:中国近代城市化概况(组编自陶炎武《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企业 | 甲午战前外资103家,黄全2600万;民资100家,资金200万洋务;洋务44家,资金2000万 |
1912-1920年,新登记工矿418家;1939年,全国核准登记工厂3849家(不含日占东北) | |
城区面积 | 上海,开埠前不足千亩。外滩是芦苇丛生,1914年,仅租界区占地近5万亩,外滩成十里洋场 |
武汉三镇:1861年面机不到20平方公里;1911年达到约60平方公里 | |
唐山、青岛:随着开平煤矿,唐济铁路,较济铁路修建,从小村庄,小渔港发展成为城市 | |
城市人口 | 上海:1910年,118.6万(其中产业工人14-15万)抗战前夕500万 |
重庆:1895年前不足10万,20世纪初30万;1936年50万 | |
武汉:1861年30万,1914年80万,1934年128.5万 | |
农村 | 农产品商品化:农业科技推广(北京政府时期实验性农场2560余个》:机械化生产局部应用 |
城乡居民 | 吃穿用行:开埠前吃米面,满汉全席:穿土布衣服,用手工生产,乘轿步行,开埠后喝洋酒吃西餐,穿西服旗袍,用洋货卖洋货,坐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成为时尚 |
城市发育 | 通商口岸逐市发育为新城市;轮渡港口、公路枢纽、工矿基地、商贸中心成为新城市;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成为小城镇 |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法两国城市化程度有何差异?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英法两国城市发展程度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指由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核心驱动力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1
(4)结合所学,分析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形成的原因?
“16至18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手工工场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织布机、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手工工场工人几乎总是生活在乡下,和地主或雇主维持着或多或少的宗法关系。”材料表明16至18世纪的工人
A. 与资本家之间只有雇佣关系 B. 与资本家之间没有雇佣关系
C. 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D. 具有小私有者的特点
某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声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枝序。该国际组就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不结盟运动
C. 阿拉伯联盟
D. 亚太经合组织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等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候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加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进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 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 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C. 商业经管观念落后
D. 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公共政治行为,是在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中建立的一种共识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政治协商制度是超意识形态差异的共识机制
B.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如同西方的两党政治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实质就是政党政治、共同执政
D.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民国政治遗产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