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 “君权神授”

 

C 【解析】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几幅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其字体产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A. (1)(3)

B. (2)(4)

C. (1)(4)

D. (3)(4)

 

查看答案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区别对待古文化

C. 完善法制机制

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下列哪些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①“仁者,爱人”

②“克己复礼,以为仁”

③提倡“民贵君轻”

④“制天命而用之”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 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