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 “天下为公”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是指孙中山也考虑到一般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能体现一般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能说明这一结论。故答案为C项。ABD项不能反映“平民革命家”的“平民”特点,排除A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俄国的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要学习俄国革命,另一方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推断孙中山主张

A. 学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B. 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

C. 学习苏俄的革命精神

D. 以俄国革命为鉴,放弃暴力革命

 

查看答案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 各有特色

B. 扬中抑西

C. 扬西抑中

D. 无法相通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反对专制统治

D. 反抗外来侵略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