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员赴明孝陵,祭奠...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实业救国思想

 

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孙中山反对满清王朝的民族主义思想,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权主义思想,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民生主义思想,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业救国思想,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 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 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 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 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查看答案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宣传新三民主义

D.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 “天下为公”

 

查看答案

对于俄国的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要学习俄国革命,另一方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推断孙中山主张

A. 学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B. 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

C. 学习苏俄的革命精神

D. 以俄国革命为鉴,放弃暴力革命

 

查看答案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 各有特色

B. 扬中抑西

C. 扬西抑中

D. 无法相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