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1)两种意见:行分封,还是行郡县。 理由: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导致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 (2)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不正确。 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可知其中的一种意见是设立分封制。从“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可知另一种意见,即李斯的意见是实行郡县制。第二小问,从材料中的“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以得出李斯的理由是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导致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 (2)第一小问,由材料中的“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根据材料三中的“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不正确,再结合秦朝三公九卿制的作用和唐宋时期丞相制度的作用即可得出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形成于何时?

A.

B.

C. 隋唐

D. 宋元

 

查看答案

下列具有行政职能的中央机构或官职是

①中书门下

②尚书省

③参知政事

④中书省

⑤三司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出于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类似的目的,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 设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

B. 设转运使

C. 让文官做知州,并由通判监督

D. “杯酒释兵权”

 

查看答案

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A. 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 分割宰相权力

C. 削弱地方权力

D.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查看答案

“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 中央集权的发展

B. 专制统治的加强

C. 交通工具的发展

D. 工艺美术的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